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为了治疗癌症,他们开始给病人注射病毒…… - W& q% x- [& i$ c
o3 w6 T* ?' }( h
% R2 i) U, V" T, l6 m- J3 Q5 A' j& f# J
给病人注射病毒?这个世界是不是有点太疯狂了?( U7 C0 G9 M e
& L) Z; e' {7 X, _+ D% b实际上这是真的,但也不是所有病毒都可以,只有一些溶瘤病毒能够用于癌症治疗。所谓溶瘤病毒,并不是特定的一种病毒,而是指一类倾向于感染肿瘤细胞,同时在癌细胞里面能够大量繁殖,最终让肿瘤细胞裂解,破碎,死亡的一类病毒。
$ a. Q3 Z" o3 U+ l
6 m7 E2 \- _: b+ O9 x& ?世界上最早出现溶瘤病毒的报道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但是一名子宫颈癌患者在感染到狂犬病毒后,肿瘤体积减小,并逐渐消退。由此,病毒可以“治愈”癌症这个想法就在科学家的脑子里开始传播,蔓延。+ a$ R' Y( x3 K0 h6 ~
3 T) O- [" }5 O% g/ ^" H, g
+ C* E& ~/ |: B& l; e- m% @6 V8 X
3 T8 Z% P, s$ l0 v' j7 l正所谓“以毒攻毒”,于是有狂野的医生直接往癌症病人体内打入病毒,但那个时代纯化病毒的技术并不是特别成熟,基本就是把被病毒感染的病人血清直接注射到癌症患者的身体里去,更疯狂的甚至用未灭活的活体病毒。有两个典型的人物代表:Alice Moore和Chester Southam,他们进行了很多的试验,发了无数的论文,顺便还炒热了“溶瘤病毒”这个概念。4 I$ \7 h& E% o! A
/ a! E4 o6 c b' I: l
现实是残酷的,这些病毒要么是无效的,要么是不安全的。总之,这项试验没有想象中的靠谱,病毒无法“治疗”癌症,“以毒攻毒”也没有实现,有效的例子很少,多数病人遭受到严重感染,甚至有人因此死亡。于是这个狂野的想法也就暂时搁浅了,溶瘤病毒的热度也在逐渐下降。9 I* F6 T2 R+ E8 ~% [! n
) I, Y$ C- V# p$ T0 K现在看来这些试验是极其疯狂的,但是在当时,癌症的治疗手段有限,不像现在有各种靶向药选择,也没有免疫疗法。这种新的癌症治疗方法,可能是患者们活下去的唯一的希望。2 {* W- L* l8 l) f" i. @- U9 ~
* H% T/ }! d6 K+ _* I
5 L) `7 l0 v# D5 Y
' {# b5 j' j, U2 s6 I, z* b* j; z
虽然遭受了挫折,但科学家们并没有停止对真理的探索,在往后的三十年间,他们一直在寻找更优秀的溶瘤病毒。由于科学和技术的限制,即使找到了一些病毒,体外试验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在动物实验中结果不尽如人意,更不必说临床了。. b0 P2 f$ [, h2 X! ] ~
( r% `% x& |& @ E4 a
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生物医学开始高速发展,人们试图操控生命的本质,以一种更加微观的方式——基因改造。% f. U" X$ H/ x$ r6 A
0 }' Q. s5 B1 u0 n: N' `
随着基因编辑技术不断成熟,溶瘤病毒迎来了发展的契机,得到了质的蜕变。经过改造后的溶瘤病毒相对自然界中的普通病毒,少了毒性基因,更加安全。同时给病毒加一些特殊的基因,不仅能够特异性杀死癌细胞,也可以激活免疫系统,形成更长期持久治疗的效果。1 v1 m- m' x w
: ?3 M4 u/ Q0 F2 t6 W- M2 Y) u
7 `5 b3 ^! U# b6 j% t
; t x- j' L$ ~1991年,Martuza团队拉开了现代溶瘤病毒治疗癌症的帷幕。他们在《科学》杂志发表文章,报道他们构建的敲除TK基因的神经毒性减弱的溶瘤单纯疱疹病毒,在恶性胶质瘤治疗方面有一定的疗效。5 z |7 I; L, j* O( `2 G& d! g& D
8 Z7 }# a6 L1 u$ s9 U P在这篇文章被报道后的20多年间,上百种溶瘤病毒开始涌入试验,但是多数病毒并不适合用于癌症治疗,能够进入临床试验的病毒不是很多,至于能够进入III期临床的溶瘤病毒更是少的可怜。
! g M8 t1 j* Y. e8 s
8 b% m2 Y6 n" o) ]/ f8 \$ F2 S ]在2005年,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批准世界首个溶瘤病毒,上海三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H101上市,与化疗联合用于治疗难治性晚期鼻咽癌。这个叫H101的病毒在临床上也掀不起多大的波澜,安全性也还可以,但是在疗效方面的成果不是很显著,曾试图冲破国门走向世界,却被美国和欧洲的药监局多次拍死。2 @8 v/ d1 m& d! L
& W# f P/ o* {; H7 {. [; N f
7 k) H" J- Y7 n, E9 ^6 J! h4 h9 A8 }0 ~/ O6 z
2014年,又掀起了一波溶瘤病毒的抗癌浪潮。中山大学的颜光美教授研究小组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发了一篇论文,阐述了一种60年代在海南岛发现的M1病毒,具有溶瘤的特性。M1在体外实验中能抑制癌细胞生长,而不影响正常细胞。
* b5 {& o3 _6 I. c
9 q7 D8 X7 A% p$ b- K a在此后的两年多时间里,针对M1溶瘤病毒的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除了最新发现的精准增效剂外,团队成员还验证了M1溶瘤病毒作用于非人灵长类——食蟹猴的安全性。溶瘤病毒M1可以诱导肿瘤细胞释放具有细胞毒性的因子,进而杀伤这些细胞周围尚未感染溶瘤病毒M1的肿瘤细胞。颜光美教授的“溶瘤病毒M1”项目也成为该领域国内关注的焦点。
# s5 t) a5 J. ?: Z; ]
v) [0 O" h3 z4 H8 g. K2015年10月,美国FDA批准溶瘤病毒产品,安进Amgen公司的T-Vec正式上市,通过瘤内注射的方式,治疗晚期恶性黑色素瘤。至此,溶瘤病毒在癌症治疗领域树立了一个里程碑,成为一种比较成熟治疗方式。7 i- l S9 L5 @" Y4 v* i$ a
3 Q6 i( k* t. t& Y! N; ?经过不断的发展,溶瘤病毒已经成为癌症领域的新方向。无论是与其他药联合治疗还是单药治疗,都显示了极高的发展前景。; b9 v. s, Q% }! Y6 ]; V
2 d* r& V' [: g7 ?6 }' g. a2 O% p6 H2017年9月,《细胞》发表了PD-1抗体Keytruda(k药)与溶瘤病毒疗法Imlygic(T-VEC)联合治疗黑色素瘤患者的一项临床数据。21名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的多中心的1b期临床试验中,联合治疗使得这类患者的应答率提升至了为62%,并且比单独使用Keytruda(k药)或T-VEC治疗的预期缓解率(通常约为35%-40%)要高得多。
/ M. o& I* q# r W! |" u& f% ^, G( Z
" ]0 ]2 Z: q2 l- s5 @0 G
4 K+ C! b1 e! G# F" s3 M
2 Z8 M7 e+ {8 M& Y: G/ U( {同年10月,安进Amgen公司发表的数据表示,相比较于CTLA-4抗体Ipilimumab(伊匹木单抗)单药治疗,溶瘤病毒联合伊匹木单抗的疗法使得患者的总体反应率翻了一番。
- I1 P& U9 O* L* V3 G/ \# q$ s: h4 F6 V% g7 T% H# `, m5 s7 E. I
. F1 @, d9 Q8 |! {, Z: ~
! S& t Y: I, I. d) F6 w
2018年6月,顶级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文章,转基因病毒“人鼻炎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杂合病毒株”(PVSRIPO),对晚期脑癌(晚期胶质母细胞瘤)患者进行治疗,结果发现,21%的患者存活期超过了3年,是传统化疗生存率的5倍。9 f9 Z* R0 j* `# p" Z, p w* [: `
9 W" _! H% }# |& O. @
这项试验是从2012年开始启动,招募了61名脑肿瘤患者,这些患者全部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TO)颅脑肿瘤分级IV级,意味着此时化疗、手术等方法都已经彻底失去价值。直到试验数据截止时,8名接受溶瘤病毒治疗的患者依然保持着病情稳定,其中两名患者的脑内已经检测不到肿瘤。
: u0 ?7 u: T3 b+ Y2 U7 w: W) v; P# f" Y& P
. F, K% D% y4 ~0 ?- f- d# S, n' R' T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是生存率,蓝色曲线为接受PVSRIPO重组病毒治疗的实验组,而红色曲线则为对照组。
1 h4 h/ M& z. H* z$ F. a8 [, f. {- p3 X# h" V# V; e! r5 E
从上个世纪到今天,60多年的发展才使得溶瘤病毒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或许,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溶瘤病毒在未来可以成为一种可靠而又低廉的癌症治疗手段。: d9 }# x4 C- ^9 p2 {! W1 u3 d
' f& k3 | _/ d; M* `
( o5 Q8 g' j) r8 P+ g" f" }/ L
- S' B/ t4 m& Q0 u% v
|
|
|
|
共3条精彩回复,最后回复于 2019-2-28 20:44
尚未签到
累计签到:858 天
连续签到:33 天
[LV.10]至尊爱粉
累计签到:2 天
连续签到:2 天
[LV.1]初来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