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作者:大大
脑膜转移作为 “终极转移症”,让广大肺癌患者及家属闻之色变。好在是近几年来,针对脑膜转移开展的鞘内化疗取得了可喜的临床效果,但由于鞘内化疗的临床都处在摸索阶段,医生一般会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鞘内化疗药物、用量和频次,尚未形成专家共识。
在论坛和福建省肿瘤医院林根教授团队针对脑膜转移共同发起的“因爱有福”科普直播活动中,林根教授也曾提及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内科信涛教授团队所开展的相关试验研究,也很期待这项研究后续的成果。
近日,这项研究的Ⅱ期试验结果公布。令人欣慰的是,该研究进一步证实,对于肺癌脑膜转移患者,鞘内注射培美曲塞化疗展现出显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鞘内注射50mg培美曲塞可作为推荐剂量
2021年,信涛教授团队开展了一项前瞻性、开放标签、单臂Ⅰ/Ⅱ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鞘内注射培美曲塞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经EGFR-TKI治疗失败伴有脑膜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LM-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结果表明,鞘内注射50mg培美曲塞可作为推荐剂量,其不良事件少,治疗缓解率良好。鞘内注射培美曲塞治疗对经EGFR-TKIs治疗失败的EGFR突变型LM-NSCLC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图片来源:摄图网
鞘内注射培美曲塞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随后,信涛教授团队扩大试验规模,进一步探索这种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主要评估指数包括总生存期(OS)、应答率和不良事件。自研究启动以来,其成果备受医患双方关注。终于,在近日公布了研究数据,为这一治疗策略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这项大规模、单臂、Ⅱ期临床试验共纳入了132例经EGFR-TKI治疗失败的LM-NSCLC患者。其中,女性患者占68%,中位年龄52岁,有73%的患者伴有脑实质转移,92%的患者已有颅内高压的症状。
这些患者中,73%既往接受了一代EGFR-TKI治疗,22%既往接受了二代EGFR-TKI治疗,84%既往接受了三代EGFR-TKI治疗。72%的患者接受过全身化疗,11%的患者接受过鞘内注射甲氨蝶呤和阿糖胞苷治疗,39%的患者接受过脑部放疗。
试验过程中,所有患者在第1周接受2次鞘内注射培美曲塞联合地塞米松(周一和周五)作为诱导治疗。随后,每3周接受1次鞘注作为巩固治疗,共4周。最后,每个月接受1次鞘注作为维持治疗,直至观察到病情进展或出现不耐受、不良反应。
在随访的18个月中,患者平均接受鞘注培美曲塞6次,总体而言,中位生存期(mOS)为12.0个月。 所有患者的mOS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根据神经肿瘤学反应评估(RANO)标准,80.3%(106/132)的患者经鞘内注射培美曲塞治疗后,病情好转(OS:4.0~51.0个月,中位0S:15.0个月),14.4%(19/132)的患者经治疗后病情稳定(OS:2.0~8.0个月,中位OS:4.0个月),5.3%(7/132)的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发生进展(OS:1.5~3.0个月,中位OS:3.0个月)。
在这个II期临床数据中,值得注意的是经鞘内注射培美曲塞治疗后有效的患者,中位OS达到了15个月,病情稳定的患者中位OS也达到4个月,这比以往肺癌脑膜转移以周论生存期的时代有了巨大的提高。
安全性方面,主要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包括转氨酶升高、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神经毒性等,且大多数为1~2级。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n=42),在给予相应治疗后好转。
这项研究进一步表明,根据RANO标准评估,鞘内注射培美曲塞是EGFR突变型NSCLC-LM患者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应在临床中加以运用,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存获益。
综上所述,该项研究为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鞘内注射培美曲塞作为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有望在临床实践中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存获益。然而,进一步的临床研究仍需继续探索,以优化治疗策略,为患者提供更个性化、精准化的医疗服务。
鞘内注射培美曲塞治疗的影响还需进一步探究
研究人员表示,这项研究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关于NSCLC-LM治疗的前瞻性研究。但此项研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在ALK+NSCLC、小细胞肺癌伴脑膜转移中,鞘内注射培美曲塞治疗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探究。
病友们对鞘内注射培美曲塞治疗、脑膜转移等有任何疑惑,或想咨询治疗方案,可以持续关注论坛与林根教授团队后续的“因爱有福”活动,专家会在直播过程中为您答疑解惑!
参考文献
2月福利
|